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农业银行山西大同阳高县支行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耕乡村市场,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以打造县域领军银行和县域群众首选银行为目标,取得了业务发展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行为当地广大农户、涉农工商个体户和涉农企业主解决资金需求难题,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据统计,累计共向307户种发放春耕备耕、养殖、农产品收购资金3881万元。截至3月末,该行个人日均存款余额22.25亿元;普惠金融贷款银保监考核大口径2589.35万元,大同市排名第一,全面完成信用卡条线所有任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高质量发展”出现了27次,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正如《纲要》所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的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给出的破局之道。对金融业而言,又当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这道“必答题”呢?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是《纲要》给出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其中“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强调了政策结构,“相机调控”则强调了政策节奏。这成为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特征。专家解读认为,宏观政策“不急转弯”并非是“不转弯”,而是为了“最终转好弯”。
从2020年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到2021年的“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助力市场主体的相关表述有了新变化、新要求。变化背后有何深刻内涵?金融业将如何“稳企业护青山”?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些话题引发了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一词被提及23次,凸显了培育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报告总结了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擘画了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发展蓝图,也为科技金融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11次提到“乡村”,5次提到“乡村振兴”,用了较大篇幅对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周密的部署。未来,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场的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说:“据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一本明白账。”闻此,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他笑着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份规划纲要正文140页,字数超7万字,不仅是指导今后5年及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关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7项民生福祉指标涉及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婴育以及寿命,占比超过1/3,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无论你是在校00后,还是努力“搬砖”的80后,抑或是忙于跳广场舞的60后,都能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一场春天的盛会如期而至。2021年,这是一场特殊的全国两会。“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两个五年规划无缝衔接,新节点、新阶段意义非凡,新规划、新蓝图全球瞩目。“极不平凡”之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引得海内外广泛关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拔锚起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据悉,其中建设银行2020年普惠金融业务圆满完成各项监管要求,持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今年的春节与两会意义不凡。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疫情趋于缓和,疫苗注射稳步推进,暖春就在我们不远处。而今年两会可谓承前启后,送走了硕果累累的“十三五”,“十四五”新征程已然拉开大幕。纵观政府工作报告与经由人大会议审查批准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们会发现,一项项数据、一条条政策、一件件规划,以及由它们编织成的美丽蓝图,并非冰冷的、高悬着的“庙堂之高”,而是切实可行、紧贴民生、心系市场的务实方案,于每位普通人的福祉休戚相关。可以说,今年两会,以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这份规划纲要,生动诠释了那句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纸币是我国宋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千百年来,纸币的流通和使用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一样,在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马可·波罗游记》(1298年)时,即详细介绍了中国纸币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由此,欧洲人了解了纸币。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曾言:“最早的欧洲纸币是受中国的影响,于1661年由瑞典发行。”但时至今日,国人往往只知技术领域的“四大发明”,而忽略了金融领域的这一重大发明;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中国三十大发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均未将纸币列入其中。为此,在纸币发明进入千年纪念之际,我们认为应该尽快确立纸币作为中国古代伟大发明创造的地位,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22日,美国《钱币新闻》(Numismatic News)网站公布2021年世界硬币大奖赛单项奖名单,其中,2019年发行的中国书法艺术(隶书)8克金币荣获最佳金币奖。中国钱币界为此振奋不已,同类题材纪念币的宣传也迅速升温。
过年放假,笔者一直在读鲁迅。一是因为好书不厌百回读,读来总有心得;二是网上冒牌的“鲁迅先生说”太多,“骗流量”即骗钱的行径实在过分。例如一篇题为《兵荒马乱的乱世,鲁迅吃些啥?》的帖子(如今“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说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到上海,好几个月住宾馆,不做饭,天天让“著名饭店”送大餐,并刊出许广平抄录的一个月的食谱,鸡鱼肉蛋俱全——言下之意鲁迅才是吃“特供”的“贵族”。
对好人好,对越早对我们好的人越好。春节假期一过,众人期盼的牛年牛市并未如期而至,遭遇的却是断崖似的大跌复大跌,几乎将过去众人两个月来的账面盈利一扫而光。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两个月前的0.93%大幅上升到一度突破1.6%,这一全球资产的定价之锚引发全球重要股市全面下跌。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成绩的同时强调“合理代价”,有一定新意。如何理解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了诠释——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透过这个“合理代价”,可以感受到宏观调控的艺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值此全党轰轰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再次阅读由中国人民银行编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该书说是“简史”,其实不“简”。它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金融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金融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从数据看,2020年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这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作出了很大贡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在接受《中国金融家》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6%以上,我认为很客观,也肯定能实现。以往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大多表述为‘左右’,‘以上’的说法是没有出现过的,说明经济整体增速是向上的,我对此充满信心。”
“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全面总结政策性银行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统筹推进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优化与立法工作正当其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如是说。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早早备足了自己的“履职作业”,从农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到险资运用、保险资管行业绿色金融等,覆盖保险领域社会民众关切的各类热点话题。
“为金融献策,为人民代言。”这是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赴京参会肩负的任务。他以“金融+民生”为中心,向大会提交了做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关注解决农村孩子就地上学难问题、提高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等8份建议。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是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接受《中国金融家》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翻看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精心准备的两会提案,既有“高大上”的科技创新内容,也有“接地气”的乡村发展建议。“高大上”与“接地气”,两者兼顾,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接下来,从金融的角度,如何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接受《中国金融家》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谈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农村金融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必须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增强高质量农村金融供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湖南农信系统如何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实现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怎样长期稳健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中国金融家》记者在与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赵应云的对话中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中行强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河南郑州花园支行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湘淮村镇银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人行湘西州中支深入农村开展储蓄国债宣传